2007年2月1日星期四

孩子不是小大人

偶然在《联合晚报》上看到一则新闻,1980年代大名鼎鼎的天才神童宁铂出家了。在那个年代,宁铂是所有中国孩子(也包括我)的偶像,他非常聪明,又很听话,是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儿童。可是,大人们给他的荣耀和期望过于沉重,仍然是一个孩子的他根本无法负荷那么重的东西。在经历一连串的挫折,不再那么成功之后,他对一家媒体说:“我说不上是谁害了我,可是,我没有过童年,当同龄人在玩泥巴调皮撒欢儿时,我已成了公众人物,内心的孤独可想而知。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想过一个充满欢笑的童年。”

在我们周围,不知有多少家庭正在把自己的孩子像成人那样培养,为了让孩子将来有所作为,不惜牺牲孩子的课余时间去补习上课;为了让孩子有修养,在家里这不能做那不能玩,更别说让孩子打闹逗乐。想一想,一个没有时间调皮和玩闹的孩子,还有童年吗?也难怪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却很少感到快乐。

快乐和游戏是孩子的权力。如果您的孩子好动顽皮,就给他时间玩吧。孩子的兴奋性神经比压抑性神经更加发达,一味地要求孩子像大人那样安静、乖巧,往往使得孩子更加好动,让他充分的活动,孩子自然就会安静下来。孩子不是小大人,孩子就是孩子。

一个成功的孩子,首先必须是一个快乐和充满欢笑的孩子,在培养全面成长的孩子和允许孩子拥有欢笑之间并不矛盾,只要我们蹲下来理解孩子就可以了。

郑柔娟(Joanne Zheng)《做孩子的家长教练》作者】

关于“小姐”的争论

廖内 端华 校友会为了探究“小姐”这个称谓,中国语言学界的学者专家已经忙乎了至少十年。有的通过文献回溯,作历时研究;有的通过调查,作共时研究。论文发表了一篇又一篇,可是问题并未解决。今年10月上旬,“小姐”问题被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带到了德语国家汉语教学大会上。

10月8日中新网转发了德国欧览网的报道,新闻说在10月6日第14届德语国家汉语教学大会上,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颇为尴尬地说:“如果我在北京街头向一位陌生女士问路,那我肯定不能叫她小姐,否则会挨骂”,“如果在深圳,看到陌生年轻女士,我只能叫小妹,但决不能称呼小姐。‘’

以前客人称女服务员为小姐很普遍,但在今天却是禁忌。在大众场合不可随便称小姐,但在五星级酒店却是例外。崔教授说,在北京街头向陌生女性问路,肯定不能叫人家小姐,以免挨骂。可是,到南京,“小姐”是“目前南京市民用来称呼陌生年轻女性的最主要称呼语”,“年轻人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都有把‘小姐’称呼语作为泛称的趋势”。南京的情形跟台湾省和港澳特区相同,跟新马泰相同,跟北美西欧等华人社区相同,跟国际接轨接到家了。

在中国大陆,恐怕亦非南京一地如此。令人惊奇的是首都北京,这个国际大都会怎会连向陌生女性叫声“小姐”都会“挨骂”呢?明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麻烦岂不大了?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怎么在“小姐”的称呼上好像还没有开放,非要人改口叫“小妹”呢?在中国中部某省城,餐馆的女服务员拒绝接受“小姐”的称谓,于是有顾客改称“翠花”;在珠三角,女服务员也躲着“小姐”走,人们得改口叫“靓女”或“小妹”。

从全球华语的视角来看中国大陆的“小姐”称谓问题,我相信,“翠花”、“靓女”、“小妹”之类最终是不能替代“小姐”的。中国大陆的语文词典对“小姐”解释得最好的,当推《应用汉语词典》,它比其他同类词典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也符合境外和海外华人社区的语用实际。这部词典给“小姐”列了五个义项,后三项是:对以单身出现时的女子的尊称,不受年龄限制,六七十岁仍可称为小姐;·选美比赛中的优胜者,例如香港小姐、世界小姐。称担任某种工作的妇女,例如导游小姐、礼仪小姐、空中小姐。“按摩小姐”可以归入第三个义项中吗?大概不成问题,因为按摩有完全不“带有某种色情成分”的,它是一种工作或职业。

编者按:作者是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语文顾问,现定居香港】

让办公室头痛远离你

廖内 端华 校友会在封闭的办公室里工作容易感到头痛,这和大楼中缺乏流动的新鲜空气很有关系。化学品、污染物、冷气系统中的有毒物质、化学性空气清新剂、杀虫剂等等都有可能滞留在建筑物里,要勤将窗户打开透气。由于眼晴专注于一件东西太久,眼晴内部和周围的肌肉痉挛,这表示眼睛需要休息了。所以,每小时要让眼晴休息5分种,最好向远处眺望。这样,有助于预防头痛。如果你能把工作所带来的焦虑、紧张、疲倦和压力分散开来,见缝插针地娱乐一下,肯定会帮助你远离头痛。

澳门渔人码头开幕 烟火秀、歌舞汇演创造磅礴气势

紧随着盛大庆祝澳门回归7周年活动後,澳门博彩业也将再进入新一波战国时代。投资高达十八亿五千万港元的澳门渔人码头,于2006年12月23日举行了开幕典礼。开幕当天有花车游行、大型烟火表演,气势磅礴。参加的工作人员多达2千人,节目多元丰富。其中的「国际旅游文化巡游汇演」节目,由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名专业表演者参加。8辆造型独特的花车组成的巡游队伍,令人耳目一新。

渔人码头座落于外港新填海区海岸,占地一百二十多万平方呎,其中多个部份是填海而成的。公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唐城」是一幢仿唐朝建筑风格的中式城楼,城楼内以购物为主,集合了各潮流商店及高级食府;「东西汇聚」揉合了东方传统概念与西方建筑风格的设计特色。区内设施包罗万有,无论是小朋友喜欢的机动游戏、或是多用途表演场地及购物中心,均一应俱备;「励骏码头」则以欧陆式及拉丁式建筑群组成,游客可在区内找到各国的特色美酒佳肴,又可欣赏不同的街头表演。

澳门渔人码头行政总裁周锦辉强调,渔人码头的开放时间有别于香港迪斯尼乐园,它是全日二十四小时开放,方便不同旅客的需要。渔人码头不收取入场费,但场内的游乐设施及表演项目则要逐一收费。

新加坡 – 廖内两地的校友和朋友,近日组成了澳港深广及海南的32人旅游团队。他们将于3月12日入境澳门,除了有机会欣赏到亮丽的赌城风光之外,还会见证澳门首个主题公园-----渔人码头的盛况,体验世界各地的风情,在这个多元文化汇集的旅游园区内,畅开胸怀,乐一乐。

回忆端本夜校

廖内 端华 校友会我生长于丹绒槟榔。自从懂事之后,对於端本就不陌生了。后来,我在她的怀抱里,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活。那里有我熟悉的校园的每个角落,和蔼可亲的师长,以及面带雅气的同学,记忆中的母校是温馨的、可爱的。端本学校在原有小学的基础上,1950年以后,相继添办初中和高中,解决了廖内学生升学星洲不便的难题;也使这个美丽的群岛写下了华文教育史上新的一页,其知名度大大提高;外埠学生前来升学就读者也很多,近自居养,远至新及、峇来、仙丹群岛。

此外,还增办了夜学部,满足在职青年强烈的求知欲望,社会反应很好。夜学部的前身叫大众夜学部”,设在原中华小学(即中华总商会内),后迁往端本,受到郑校长的深切同情和大力的支持,并隶属端本,称端中夜学部。虽是业余性质,但教学是很认真的,有严格的考试制度。

命运过早地把我这个小学生推向了社会,于是我白天工作,晚上就在这里学习,成了夜学部学生。许多有志青年在这里就读过,如黄宝印同学以及张志祥、蔡魏兴、朱开祥、林中英、陈泽林、温玉龙等同学,尚有几位“日夜兼程”的同学,如黄顺春、林小妹等,他们白天是端本和中华的学生。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夜学部有一首歌:“读书、做工,手脑并重,合理的生活,配合着坚定的意志,我们在苦难中成长,我们在大时代的火炉里,锻炼成一个有为的青年…….”。唱起来,台上台下,师生共鸣,歌声响彻端本校园的夜空,显示一个刻苦耐劳、勤奋学习、胸怀远大理想的集体。

学校领导对夜学部十分关心重视,记得我们的郑校长还曾经亲自为中文班上过课呢,其他几位老师也在这里代过课,所以夜学部的同学对母校的感情也是很深的。

编者注:取自<端本回忆录>。夜校先后任课教师:许统豪,郑庆贞,林杰,管正杰,刘汉星,许经伦及胡世瑞等。】

再谈端本学校简史

公元1909年,由杨惠阶(杨欧声、杨书声校友的祖父)、陈镜秋、黄德成三位先生为发起人,并得到廖内群岛各埠侨胞热心人士的响应,捐款叻币三千余元,租下柏石馆街(Jalan Teuku Umar)的一座西式瓦屋为校舍(启迪院),1910年向荷兰殖民地政府立案,创建端本学堂。陈锡桐任校长,陈干亭为总理。

1912年,蔡茶碨先生建议,黄德成先生协助,以叻币三千元成交,买下这座西式瓦屋(启迪院)。

1922年,位于天后宫(妈祖宫)后面,原为客家人种菜地(即旧篮球场、网球场、宏毅厅、力行斋、致远斋、迈进斋等空地),当时荷兰殖民地政府要拍卖,蔡茶碨先生建议,由常允敏、周孝德二位先生向商家贷款三千盾,尚缺830盾,由蔡茶碨先生贷出,才购得该处地皮。这些贷款,后来由学校逐月清还。而1939年端本小学建校蓝图则由常允敏根据福建泉州某小学的模式绘制。

1942年2月20,日军占领廖内群岛,要抓的人不是周孝德,而是蔡茶碨。当时蔡君是陈嘉庚筹账会荷属廖内群岛的主席。蔡君于1942年2月14日去逝,2月20日出殡,当天日军登陆,日军将领于蔡君灵前祭拜。陈友正校友在《端本学校简史》一文中提到:陈嘉庚‘筹账会’会员的周孝德先生,是日军搜捕的对象,在岛外伪装种植工人,得到岛上居民的掩护。讯息来源不正确。事实是,在获悉当年日军即将入侵廖内的消息之后,周君并没有伪装成种植工人,而是与蔡君、黄君等于本岛(民丹岛)酒廊港避难。日本入侵廖内时期,启迪院被日军占用,沦为娱乐场所,部份端本学校校舍被占用教日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端本学校校长暂时由陈天瑞担任。复校后的1946年,董事周孝德、黄必习、杨瑞高等聘请林飞鹏为校长。1951年,郑金殿先生受聘出任校长,至1966年4月4日端本学校被迫停办为止。

编者注:蔡书才校友称呼蔡茶碨为祖父,称呼常允敏为外公,称呼黄必习为舅公,称呼周孝德为姑丈。】

针黹精巧的陈冰晶老师陈楚君老师

课外活动女工组,聘请陈冰晶和陈楚君及谢友好、吴诰英老师为指导员,各负责小组辅导,每星期下午课后指导两次。女工种类繁多,举凡童装女装的裁缝,绒织品、棉织品的编打,绸面的绣花,以及纸花的手法等等都在学习之列。初中的女学生全部参加课外女工活动,学了一些女工技艺,家长也很满意。指导老师除规定一周两次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以外,还巧用星期天及较长的假期指导学生学习女工手法,受到家长、学生的尊敬。

廖内中印各种节日经常举行学生艺术作品展览会。端本中学展出的作品,男工女工图画,都是平时累积的学生作业,在展览室可以说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陈冰晶、陈楚君老师指导课外女生活动有成绩,在当地中印社会享有盛誉。学生艺术作品,写生作品及女工作品,在节日展览会的展出是节日庆祝活动之一,而义卖义款实惠学校,又有筹募教育经费的功用,端本课外女工作业也是勤工俭学的活动。

陈楚君老师在小学担任高小算术课讲解清楚,作业批改很认真,学生受益不少,对她印象很好,评价很高。

陈冰晶老师出身于三十年代漳州幼师,教导幼稚班或小学低年级学生很有办法,语言浅白,态度温和,学生喜欢她,家长更喜欢她。

【编者注:取自《端本回忆录》,郑金殿1992】

有舞蹈天赋的方安发老师

廖内 端华 校友会方安发是端本小学体育音乐教师,从他教导小学生唱游,发现他有舞蹈的天赋。1955年,他23岁时候和王赛明、谢友好等小学教师同时受聘为中学课外舞蹈指导员。他教舞蹈从基本动作教起。他示范,学生模仿,进而翩翩起舞,趣味盎然,学生进步很快。每次练习歌舞准备节目参加节日晚会表演,往往排练一个星期,就可以轻易上台,博得观众掌声。方安发对各种舞蹈的技巧和动作都很熟练;无论学习西方舞,抑或东方舞,中国舞抑或印尼舞领会很快,而且印象深刻。

1958年7月廖内州府教育局举办为期七天的中学教师印尼舞蹈培训班,端本中学两个名额。方安发和吴顺基两位教师受命参加,学到一些舞艺,然后回来在学校课外学生舞蹈小组给学生传授巴厘舞艺时,动作表情维妙维肖。所排练的《蜡烛舞》及《阳伞舞》参加当年印尼国庆节庆祝文艺晚会演出,博得观众很多热烈的掌声。

当地印尼舞蹈培训班的印尼人学员,就是方安发的同学,为着训练他们学校学生练习巴厘舞蹈,特地到端本学校向方安发请教。小方认真示范,帮忙他们回忆在培训班老师教导的动作。他们很满意,欣然而去。

个人友好来往,校团体艺术的交流,有利于中印人民友谊的加强:方安发老师有功劳。

【编者注:取自《端本回忆录》,郑金殿1992】

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

我于1958年5月回到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同年七月参加高考,录取于华南师院物理系。毕业后,服从国家的分配当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现在已是具有31年教龄的中学高级教师了。

三十一年来,我热爱教育事业,为它奉献了青春和毕生精力。我热爱学生,把知识无保留地教给学生,让他们学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坚持教书育人,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我一向注重教学的改革,力争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1983年开始,我承担了广东教育厅教研室在我校顺德一中开展的教改试点的任务,在初中物理教学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的试验,经过九年的努力,取得良好的效果。教改试验先后经验报告刊登在《广东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及《广东省中小学教改实验成果论文选》。1985年11月全国八省物理教改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在研讨会上宣读了论文《漫谈加强实验》;并为与会代表上了公开课,获得行家们的好评。为了推广我的教改经验,中央电教馆及广东电教馆先后为我录制六堂课的教学录像,我的文章还在《物理实验》杂志上发表,同时还参与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资料及课堂练习册的编写工作,并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在全省发行。我重视对学生的课外补导;经我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高中学生竞赛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有多人先后获得全国和省、市的名次。

除了本职工作,我还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工作;先后担任顺德县八届政协委员;顺德县七届政协常委;顺德市八届政协党委兼体委会主任。我还担任佛山市侨联委员、顺德县(市)侨联常委、顺德市直属机关侨联副主席。我虽然社会工作多,但能科学地正确处理本职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做到本职工作和社会工作两不误。

我只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工作,祖国却给了许多荣誊。我先后荣获广东省侨联授予的“优秀归侨教师”奖;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教改成果二等奖”以及佛山市教育基金会、顺德市政协等机构授予的多项奖励。

我很快将到退休的年龄了,我决心在有生之年,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编者注:取自<廖内端本校志附中华校史>回忆录。陈汉坤校友曾经担任端本学生会主席】

1992年11月20日

现实写生 画笔生花

廖内 端华 校友会曾保和画家是邦加锡矿契约华工第三代后裔。祖籍广东番禺,出身于邦加勿里洞。他当过锡矿坑童工,之后投身于私营锡矿场打工。1947年他渡海南下赴椰加入新明会,参与绘画活动。1955年画家参加李曼峰创办并领导的印华美协的活动。翌年美协举办会员画作联展,曾君仅参展一帧小幅凤景油画,由捷克驻印大使馆参赞购藏。

1962年在廖北干建省的文化周里,曾君仅参展一帧以《修船》为题的小幅油画,夺取冠军大奖。廿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初,新加坡中华书局独家代理售卖曾君的油画。曾君的画作题材包罗万象;他发挥现实主义写实技巧,严肃认真地心裁画面构图顺章合理化;笔触细致有劲,色彩层次分明统一,达至栩栩如生悦人的艺术效果。

虽年事已高而十分低调的画家迄今尚继续创作,精神可嘉,令人钦佩与学习的,而数十年来的甚多佳作,是很值得欣赏的。谨此介绍。

编者注:取自《印尼华文工商与生活指南》第288页】

会 见 校 长

1956年7月10日,我乘上了从槟港到廖内的飞机。航程约四个半小时。到达居养机场时,我在机舱出口处远远看见白鸽(编者注:曾保和老师)和他的爱人伍美,宠儿为民扬起帽子向我打招呼,表示欢迎。

从机场到学校,大约半点钟的车程。车到学校,首先谒见校长,互相握手。他正如我想象中的那位同学。当年在学校虽彼此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我是1935级,他是1937级,我是外文系,他是史地系〕

;但同是世界语学会会员。相见之后,他就安排我的生活、工作。他谦虚地说:“这里是小地方,校舍不够用,正在建筑高中教学大楼,教职员宿舍也不充裕,老师都住在学校对面的一座西式平房。此处还住着洪、何两位老师两家,一共有二十多人。准备让这座房的后院,厨房隔邻的一间小房间给你。房间很小,直可叫做“容膝轩”,希望你屈就,以后教学大楼落成了,才迁到比较宽畅些的。¨停了一下,我说“不成问题,一个人住怎样小都成,不必讲究”……话犹未了,他接着又说“等一会我们过去看看(注:当时相会的地方是在校本部办公厅)。那地方叫绿荫园,环境还幽静,只是地方小了些。他跟着转了话题:“身体有病,边工作,边疗养,主要还是放在疗养,这学期准备只安排你担任高中二年级(即第一班)的国文和班主任,兼负责图书室管理。第一班人数比较少,年龄也比较大;每学期作文十二篇,每天写日记……..。图书室存书万余册,比较乱,需要整顿,但有工读生二人助理。待你的健康许可的时候,再请你多帮助其他的工作。你先休息两天才上课,作好一些准备,并向白鸽先生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现在我们一起过去绿荫园看看宿舍。¨ ¨

校长、白鸽同我来到绿荫园。这真是名实相符的“绿荫园”;花木丛生绿油油的一片,茂密成荫。一进门口,就感到一股股凉快的气氛。校长先逐家给我介绍认识。然后来到后院的住所,一进我的眼帘,我就觉得优雅极了,清静极了!门前全种花木,凉飕飕的,令人心旷神怡。还有几分苔痕上阶,绿草色映现帘青的景象,富有诗情和画意;说它是“容膝轩”吧,的确房子不大宽;但比起校长和其他老师住的,却大得多!校长一家七八口只住两小间,得摆着架床,才能住下。白鸽一家三口住的,只跟我住的一样大,其他老师何国基一家四口一间房;洪子青一家六口住的都比我所住狭小。把住的人数和房间的面积平均起来相比,我所住的倒算是大房子了;我很高兴,也很感激,表示谢意。

编者注:取自《廖内端本校志附中华校史》回忆录廖内五年琐记部分摘录】

异 乎 寻 常 的 回 忆

廖内 端华 校友会1956年黎笑村领事专程飞往廖内群岛丹绒槟榔〔位于群岛中最大的民丹岛Pulau Bintan〕,由当地中华总会与各界侨胞代表假座中华学校礼堂热烈欢迎黎领事的到访。黎领事为人光明磊落,事前他先叮咛有关方面…中华总会秘书:千万不可因他的来访而敲锣打鼓轰轰烈烈一场;大家不过趁机见面认识,越简单越好!

当时集合在中华学校礼堂迎接黎领事到访的侨众还不到二百人〔社会贤达、工商界代表、端本和中华二校师生代表等〕;与会侨胞群众心情愉快激动而自豪。

黎笑村领事在讲台上开门见山简述他出差一年多肩负的任务:因荷兰人经营的BTN矿务公司在印尼的锡矿即将国有化。因此我与荷方已点算了有关我同胞廉价劳动力的旧账;不久,我们将派船来遣侨回乡。

黎领事说,从今往后,我同胞绝对不再有在白纸黑字上签名出卖廉价劳动力而漂洋过海,背井离乡一去不回头的悲惨时日!

话到此,黎领事含泪激昂地说:“现在,我们的新中国已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全国同胞正积极尽力振兴中华…….”(会场上响起热烈经久不息的掌声)。

黎笑村领事微笑着说,廖内群岛确是一方水土一种风情,风调雨顺的好地方。黎领事高兴地说,所以在这个群岛地区,我与荷方没有廉价劳力旧账可算。可喜!

黎领事说,他有资料证明:在廖内群岛南部有龙牙〔Lingga〕小群岛;时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才启动开采小规模锡矿。而在民丹岛北部海域也有个不知名的小群岛〔见证注:Numbing小群岛〕。1935年,荷兰锡矿公司BTN投资启动开设设备齐全露天铝石子大矿务场。据说工人待遇从优(见证注:从丹绒槟榔市北上二十五六公里—民丹岛东北部尽头,就是有充足自来水与高电压和医疗所以及日常生活设施齐全的工人住宅区;由此自然形成小镇,即Kijang镇) 。

黎领事说,他要用现实说实话:如所周知,位于廖内群岛分别动用不同技术开采的矿务场〔见证注:锡矿和铝矿〕的劳动力,全都是来自邦加岛和勿里洞二岛原契约华工同胞后裔。这样,荷兰锡铝矿BTN公司为契约华工后裔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共同促进地区繁荣发展。可喜!

黎领事春风满面笑着说:“今后,愿我华族兄弟世代相传优良传统,发挥开山始祖精神,再创辉煌!”

“端本”和“中华”

印尼 廖内 端华  校友会

“端本”和“中华”两校校政各自独立发展。但是两位一体:先则一分为二,之后又合二为一。既洒脱又凝重。有同时领导两校的校董:丘菘元是端本董事主席兼中华董事,杨钦祥是中华董事主席兼端本董事;有先后执教于两校的教师如孙立民、徐起、周修斌、杨钦钊;有先后就读于两校的学生数以百计。由于战后〔二次大战〕廖内华侨学生人数增加,端本校董杨钦祥、黄大魁、林育清及教师孙立民1949年出而兼建中华学校,一分为二1950年正式开学上课。至1958年因为按照国籍,学生分校上课,中华全体华籍学生和教师转入端本校园二合为一,端本学校部分校志也是中华的校志。

编者注:《廖内端本校志附中华校史》“序言”摘录。郑金殿 199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