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1日星期日

做 一 个 现 代 老 人

廖内 端华 校友会老年是人生最漫长最重要的阶段,我们应该充分学会发挥它的能量,学会“经营”它。一个人假设能活到80岁,那么,从60岁到80岁这20年,占人生的1/4,未必不能干出一番成绩来。

当然,同青年人比,老年人经营人生,有劣势也有优势。劣势很明显:年老体衰,生理上、精神上都有惰性,某些人,不到60岁,已经暮气很深;但优势也突出:阅历丰富,有成熟的头脑来回顾和总结自己的一生,时间充足,身心自由,完全可以按自己的需要、目标来安排生活。

思想趋向保守、封闭、狭隘,这是老年人最易犯的毛病,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学习,要努力开动脑筋。有了健康的精神状态,我们在晚年还能有所发挥甚至超越中青年时代。

要让退休生活精彩度过,首先要心平气和。怀旧、念旧是老年人自然的心理表现。我们老年人要让我们的思绪尽情畅游在美好的回忆中,抛掉那种种不愉快的阴影,过好每一天,因为健康与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凡事由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这就是保持好心态的方法。

雅 加 达 之 旅 与 私 立 学 校

廖内 端华 校友会应兄长一家人的盛情邀请,我们于8月11日离开新加坡,乘搭德国Lufthansa班机,踏上了阔别12年的雅加达之旅,与亲友团聚12天。这是我第五次重游雅加达,也是头一回在自己国家的首都度过61周年的国家生日,亲身感受到当地华族同胞参与庆祝国庆活动的爱国热情,意义重大,令人感动!

由于行程安排得当,让我们有机会拜访定居在雅加达的学长、学弟及亲友,向他们表达问候之意。他们是:陈友梅、洪婵侬、陈锦锭、陈筱玉、陈友正、黄水英、吴玛文、郑有顺、凌美云夫妇、凌云海夫妇、邓国生夫人、吴奕光、易素玲、杨文兰、何文希、巫德兰、苏桂香夫妇等。感谢他们拨冗接见、或宴请、或赠送礼品、或安排私人度假屋。

850万人口的雅加达,车道拥挤阻塞,就连高速公路也不能幸免,交通不便之处,可想而知。如果自己没有车,难于出门。不过,做为印尼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雅加达这两年来的治安状况有显著的改善,是不争的事实。这几年来,在雅加达周边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市镇,如Serpong,Kota Wisata等,居住环境优雅,房屋造型漂亮,基础设施完善,绿化工程处处,保安值勤称职,学校、医院、市场、商店、购物中心、美食广场、康乐设备等,应有尽有,很受青年人的欢迎。

看惯了一般大城市比比皆是的类似景观,沿途偶尔出现的私立学校,更能吸引我那关注的目光,令我兴致勃勃。我想知道,这些有名望的私立学校,是如何向新生收取入学报名费和学费?

据学生家长透露,雅加达比较有名望的私立学校,含幼儿园、小学、中学,是家长心中最理想的学校。儿童3岁就读幼儿园算起,不必转校,接受直通16年的教育,其入学报名费在一千六百万盾上下〔约新币3000元〕,每个月的学费在五十万盾上下〔约新币100元〕。除了学习印尼语、英语之外,要是有哪一所私立学校增设汉语教学的课程,就会引来家长竞相报名,将该校列为孩子的首选学校。

受过教育熏陶的家长,非常重视幼儿的教育。根据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儿童在出生后的头几年〔从三岁到八岁〕,学习语言最为迅速。这个时期的儿童,很容易接受所听到的语言,能够逼真的模仿老师所发出语音、语调。因此,家长认为,有必要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就让他们学会语言,学好礼仪,让他们有一生能受用的人文素养与社会知识,为往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像雅加达这样的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家长按自已的能力,让孩子上最好的私立学校接受教育,期待自己的儿女将来成龙成凤、事业有成、飞黄腾达,这是很自然的心理表现。雅加达有名气的私立学校,新生报名额因此出现爆满、供不应求的现象,是一点也不会令人感到惊奇的事。

众所周知,私立学校不仅自主而且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方面,私立学校因为有足够的资源,所以能为学生提供规模较大的校园,布置舒适的学习坏境,配足优良的教学设备,聘请合格的教师,挑选能干的校长;私立学校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鼓励教师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积极开展学生文化娱乐、体育竞赛等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私立学校管理层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采用企业经营的手法,向学生收取昂贵的入学报名费及学费,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聘请老师,留住教学人才,既尽心为资方创造盈余,也尽力给私立学校营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

陈友正老师在纪念华中校庆67周年联欢会上的讲话

校友会辅导委员会和理事会同学、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相信大家记忆犹新,去年9月3日我们在金沙酒楼纪念66周年校庆,种种动人的情景到目前还会在我脑海中出现。今天我们在自己的家〔会所〕纪念67周年校庆,虽然规模不大,可是意义相同。这表示华中赤子缅怀母校拳拳之情始终不变,永不退色。今年我们又一次聚首联欢,这也是校友会给我们的机遇。三、四年前校友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版了刊物《华中春秋》,成绩斐然。校友会的确获得全体校友、教师的支持和拥护。现有会员2800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校友会不是没有缺点,但功大于过,这是有目共睹的。

最近校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可是事态并不是一般同学想象的那么严重。总归一句,这些问题都属于内部矛盾。内部矛盾处理得好,必然朝向健康方面发展,会成为一切工作的推动力,把坏事变成好事。经验告诉我们,不少看起来比较复杂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就会真相大白,是与非,黑与白,清清楚楚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总觉得我们必须以冷静的头脑来看待一切问题,了解实际情况,才有可能避免偏见和不正确的议论,避免误导所引起的不良作用。我想在座的校友、教师也会有这样的共识。校友对理事会有意见,提出问题,应该及时处理。如果理事会认为问题、意见不对,可认根据实在情况澄清,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对相对的意见或者是错误的看法千万不要当头一棒,尤其是扣一顶帽子,这是最不好的〔5月27日颜丽玉老师在座谈会简说的要点〕。提的意见正确,却不被接受,被置之不理,可以通过各自年届同学会讨论,光明正大地提出书面建议,用不着意气用事;或者因几句难听中伤的话而怀恨于心,企图对立,私下搞小动作,甚至于流传匿名信类似的东西,这样的做法于事无补,只有损坏校友会的形象,对自己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校友会是大家的,来之不易。建立一个团结友爱、和谐兴旺的校友会,应该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为了巩固团结友爱的基础,我提议今后凡是破坏团结的话不说,破坏团结的事不做,破坏团结的文章不写,树立“三不”的信条。有意见、有问题应该理直气壮、光面正大地向理事会提出来。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重大的任务是全体校友、全体教师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支持校友会争回母校失地;让我们全体校友在胸膛里烙印四个字:“还我华中”!让“还我华中”成为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持校友会完成历史使命。

有史以来,天涯海角、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华中子弟,向来心连心,凝结成“华中情”;久经考验的“华中情”,不怕打击,越打越坚固。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华中情”到处开花结果,处处飘香,这是奉献给母校最珍贵的礼物。让我再次重复,“公诚勤朴” 永放光芒,华中精神万古长青。

谢谢!

2006年6月1日星期四

华侨大学开办海外汉语自学考试本科班与印尼华文教育

廖内 端华 校友会欣闻曾锐文、曾昭伟、李昌桦、易炳合、郑炎腾、谢赤元、辜世美、吴清玉、黄海山、吴高晏、罗明春、符慧平、符昭光、谢美兰、黄顺福、吴佩珍、易思华、曾惠佳、潘良初、魏茂凤及纪立秋等21位校友,报名参加华侨大学在丹绒槟榔开办的汉语自学考试本科班;另外,谢美娇、杨芝常、杨振鎔、曾瑞华、曾楚生、叶彼得、黄九球、郭翔燕、杨国平及辜亚顺等10位校友为该班试读生。经历了40年之后,31位校友终于再次以学生的身份,昂首走进汉语自学考试本科班的课堂,成为华侨大学的校友,圆了大学梦。华侨大学椰加达智民华文学院院长陈玉兰硕士专程前来丹绒槟榔为他们举行开学典礼仪式。我衷心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寄予厚望。

汉语,就是汉族的语言,是中国主要的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语言,也叫普通话。汉语的每一个字,采用拉丁字母注音,并用符号表示声调,称为汉语拼音。

华侨大学是综合性大学,于1960年由中国政府创办,以“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 ”为办学宗旨;以“宽容为本、和而不同”体现校园精神。目前在校学生是两万四千人。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为首任校长,现任校长是全国政协委员、博士生导师吴承业教授。董事会由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归侨等各界著名人士及各级政府领导组成,庄希泉、胡平、贾庆林、陈明义等先后担任华侨大学董事长,现任董事长为宋德福先生。

华侨大学如果抓住了当前难得的机遇加快发展,假以时日,一个总部在泉州,拥有泉州、厦门两个校区,中国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华侨大学将会在全世界华人及华文爱好者的面前崛起。

华侨大学自2000年在印尼雅加达、泗水等地开办了第一届汉语自学考试本科班以来,已经培训了不少优秀的汉语教学人材,为印尼华文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印尼的华文教育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鼎盛时期包括端本学校和中华学校在内,拥有1500多所华文学校。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华文教育终止了30多年,形成了今天无法弥补的华文教育断层。直至1999年,华文教育才被解禁。从此以后,华文教育蒸蒸日上,方兴未艾。在印尼各地,华文补习班及华文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近年来中国与印尼双边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成为华文教育在印尼持续升温的重要因素。两国教育部门现已签署了相关的师资培训协议,由中方负责派出汉语教学专家赴印尼各地培训华文教师。印尼政府不仅鼓励其大学和中学开办华文课程,还为此制订了2004—2007年的“四年计划”,拟在印尼全国80个城市的8000所国民高中开设汉语选修课,积极发展以印尼文、华文和英文为主的三语学校。

在印尼办华文教育,最大的困难是师资匮乏。印尼华裔人数逾千万,四十五岁以下的华人普遍不懂华文,不会说华语。除了补习班和华文学校,一些大学和国民学校有意将华文纳入正规的国民教育体系,向华人社团和教育机构请求派出教师却不能如愿,培训大批合格的华文教师已成为印尼华文教育最迫切的问题。据印尼教育部门的估计,全国至少需要三万名华文教师,需求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同时,现有的华文教师大多已经六十多岁,他们虽有极大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长此以往则难以为继。并且,这些老教师不大熟悉现代汉语的教学,为此,印尼华人社团和教育机构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以解燃眉之急。一方面,请中国专家前来培训师资、开办华侨大学汉语自学考试本科班或直接到学校任教;另一方面,选派优秀青年到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等中国大学学习。

由于汉语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提升,印尼各地学习华文渐成时尚,不仅华人莘莘学子加入到学习行列,不少印尼其他族裔也因对华文和中华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而加入其中。

在廖内,端本中华校友会成立之后,一方面引导各地的校友,融入当地社会,与其他族裔和睦相处;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迳,唤起校友和社会大众的共鸣,积极参与三语小学的创办!

短讯:

  1. 2005年10月31日,廖内端本中华校友会通过本地律师楼正式向政府有关部门注册,成为合法机构。因此,校友会决定,2005年10月31日为廖内端本中华校友会正式成立的日期。
  2. 2006年3月19日,校友会议决,成立筹备委员会,负责举办4月4日校友联欢晚会,庆祝廖内端本中华校友会的成立。筹委会主席:李昌桦,副主席:曾昭伟,委员:杨钦钊、谢赤元、郑炎腾、李丁鸿。
  3. 2006年4月4日,来自廖内群岛、椰加达、万隆、峇淡、丹绒峇来、占碑、泗水、广州、福建、香港、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地约700位校友,莅临丹绒槟榔市香格里拉餐厅,参加了盛况空前的联欢晚会。
  4. 2006年4月20日,香港校友会会长谢民卫关于廖内校友会推动华文教育的计划,于电邮中说:“我们的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永不忘我们的责任和我们的承担,都有同样的想法和感受,都有同样的共鸣.本人也有同感。”
  5. 2006年4月24日,北京许良韶校友在电邮中说:“这次廖内校友会盛况空前,这么多校友参加,说明校友对华校还是很有感情的。多么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在廖内的孩子们又可以学习华文了。到时候需要我们出力的当义不容辞。”
  6. 2006年5月4日校友会副主席曾昭伟接见马来西亚福州公会访问团。
  7. 2006年5月16日,校友会接待华侨大学椰加达智民华文学院院长陈玉兰硕士,欢迎她专程前来丹绒槟榔,为学员主持汉语自学考试本科班的开学典礼仪式。
  8. 报读华侨大学自学考试本科班的学员,准备以3年的时间读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者,校方将授与学历和学位证书。课程分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

    专科以三个阶段修10门课。第一个阶段的科目是现代汉语、中国概况和教育学;第二个阶段的科目是汉语写作、中华文化知识、语言教学法和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第三个阶段的科目是中国历史、中国现代文学欣赏和汉语成语。

    本科修10门课: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高级汉语写作、现代汉语语法专题、华文教育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汉字文化、汉语修辞学和毕业论文。

  9. 校友会支持校友报读华大,拨出一间课室充做学习的地点。学员自己捐款布置课室,安装空调,购买桌椅。每逢星期六晚上7点至9点及星期日下午2点至4点,大家坐在一起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10. 《通讯》将详实报道客观事物及登载校友的来信来稿,让广大校友和各界人士了解校友会的活动。为加强和丰富《通讯》的内容,编辑小组鼓励各地校友,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表扬好人好事,以共同参与的精神,办好《通讯》。
  11. 《通讯》呼吁各地校友,结合廖内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搜集资料,总结经验,书信投稿,全力支援校友会在创办三语小学的过程中,披荆斩棘,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