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9日星期六

廖岛省丹绒槟榔五天郑和文化之旅

公元2007.12.25 (星期二)

我们准备到马鞍山。用昭伟先生的汽车,倍同一起上路有:周医师,李昌桦,郑炎腾,纪立秋,曾昭伟,郑忠国,姚植英共7个人,一直到马鞍山山脚下,路经邻长的家(是位华族,也是一位伊斯兰回教徒)我们停下来和他打个招呼,并要求他给帮忙,然后多携带一位村民(印尼友族)带路,共九个人,一直在后面跟着他们走上山路,如果不是他们带路,恐怕我们是没有办法走上去的,是会迷路的。大株小株密植林山路是不好走,但无论如何路有多远,有多困难,我们也一定要走到目的的。大概走了一段约有两三公里远的路,终于发现有几处古墓,其中一座古墓(安葬两人),根据村民的介绍,说那是几百年前郑和,(马和船队)的一位船长的古墓碑,我们按照风俗习惯也给上香祭拜,之后,我们就到山下海边去,约等了一下海潮退干之后,我们才下海去,约走50米路,脚踏烂泥走到那艘古船的遗骸处观看,周医师整个身体都浸入水中用手去捞,捞出一块船头船杆的一块木,这块木大约有80多公斤,果然是一次大发现,周医师太高兴太兴奋了。根据周医师的看法,这座古墓是‘大明遗民’的古迹,他用一块较长的白布写上:“大明遗民”1405—1433年之间的移民;古船是几百年前郑和的遗船。胸有成竹也很有把握的发出内心的微笑,不管三七二十一,有几块较小块的木和板交给另几位朋友杠,自已杠的最大最重的一块,在没有人帮忙之下自已扛上肩膀,整个人都因为木重两脚被陷入烂泥中,但周医师最后两脚从烂泥中扒了上来,一步一步从海上走到海边,一步一步走上山路,不停步,不求帮忙一直把这块大木扛到车头,我们看到周医师扛这块木头时,大家都惊讶起来,人人都很佩服它,每个人都说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大概是三保大人负于他力量吧!过后我们问他会很累吗?肩会很痛吗?他说没有感觉,真的是很了不起。

这几块木头,准备带回去检测,那么一切的历史问题等验证后,将会迎刃而解。

这时候时间也很晚了,我们赶紧回家。

廖岛省丹绒槟榔五天郑和文化之旅

公元2007.12.24(星期一)

周继超(周公)医师由纪立秋先生倍同之下,从峇淡岛乘船前来廖岛丹绒槟榔市。这一天约下午四点多左右,他们才抵达丹绒槟榔码头,由郑炎腾先生把他俩带到丹绒槟榔旅店住宿。

然后是纪先生的来电,约我在校友会会所与周医师会面,晚上时,聚会的还有炎腾,植英在场,共5个人。

原来周医师此次到访,主要是为“郑和文化”寻找郑和遗留古迹,古墓,古船迹等更多的历史资料。这次行程,所要到之处还有好多个地方,廖岛丹绒槟榔,峇淡,北干峇鲁,巨港,占碑,亚齐,中爪哇,东西爪哇,巴厘等等只要有郑和遗迹之处,都要去看看,并作实地考察。针对寻古这个问题,周医师和我们在会所里约谈了三个多钟头之久,对郑和历史文化,我也开始产生了兴趣。

话说丹绒槟榔,有没有三保大人的足迹? 传说中是有一艘古船在马鞍山山底下遗下船骸,但是不是郑和三保大人的古船?需要亲临其境赴马鞍山现场视察考证。

对这件事,我们几位校友都表示愿给周医师全力支持和协助,准备加入周医师寻古队前往马鞍山。

为准备明天的事,我们大概简单做了安排,先交代预先买一些冥纸,祭品等。或伊斯兰回教用的黄丝布,及红布,白布等。

约定好明天九点多一起出发到马鞍山。

春节添新景-佳节报佳音

恭祝新年快乐 万事如意
福气降临全家福 春光辉映满堂春

 

丹绒槟榔市, 短讯.

从公元2008年正月19日(星期六)开始至2008年2月6日(星期三)止,在jl.Pasar Ikan巴杀街将举办Pasar Malam‘新年夜市展销会’。

展销会在要开幕的这一个晚上,大概在七点左右,人潮开始熙来攘往,非常热闹,盛况空前,看到华族友人携带子女都来参加热闹,办年货,每个人都提着一包包的塑袋,装满货品带回家。喜气洋洋准备过新年,我们都感到很慰籍,这还是丹绒槟榔在这四.五十年来首次为迎接鼠年而推广的这项春节活动,感到最为新鲜而又非常浓厚的新春的欢乐气氛。这种活动的成功举办,来年值得提倡。

这时市长前来参加,一同分享农历新年的欢乐气氛。并为首届举办的“新年夜市展销会”点灯并致开幕词,然后还到各摊位去巡视访问。市长首次看到有这样的热闹反映,心里也很高兴。

整条街约准备了70多个摊位,每个摊位租金 Rp. 300.000,- 为期共20天之久。这一次对这个活动大家都反应热烈。摊位都有供不应求的现象,证明这次的活动得到园满成功。

我们校友会也有拿一个摊位,主要是为华族挥豪书法,写春联,及写其它字句和对联,由吴长机校友负责,为弘扬传统的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市长到来我们的摊位巡视时,我们校友会也为市长献上一副书法: “勤政爱民”这四个字赠送给市长留念。她很高兴,并表示感谢!

今年也会象往年一样,大街小巷将会装扮得七彩缤纷,一片火红的灯笼,一串串的灯光亮丽,祝贺词布条和更多不同的春联贺词等,显现华人春节的隆重新气象。

在丹绒槟榔独立街前(也就是在妈祖宫前)每年除夕晚,邀请本地几位首长,商界代表,观众一起同台,庆祝新年到来,迎新春,新年大放鞭炮,倒数时间过十二点,迎接欢呼新的一年的到来。

谨此笔者为大家拜个早年,祝贺新春快乐,身体健康, 生意兴隆,万事如意!

2008年1月6日星期日

端 华 · 两 周 年

端华会庆二周年

义举赈灾创首篇

父老乡亲皆赞赏

春风化雨见英贤

桃李花开恋民丹

端华瓦砾耐风寒

热心校友捐好地

众望来年兴学堂

校友指 : 蔡如盛君

★ ★ ★

时之趋?

贤者之言,行之方贤。

圣者之论,立之方圣。

言之论之,坦荡荡乎?

行之立之,常戚戚乎?

言贤遵圣,过江名士。

身行立行,叶公好龙?

尔曹吾等,凡夫俗子。

人情世故,尚且懵懂。

私心仍存,岂可妄训。

贤者之言,圣者之论。

句读诚然,滚瓜终熟。

敬问是否,真承精髓。

谬已误已,伤不及人。

谬已误人,殃及后继。

欲为人称,三思而行。

欲为人师,九思一行。

吾乃乳息,愚思昧想。

痴呆愣傻,任性而发。

童真之心,笃信末泯。

殷盼贤达,诲之导之。

求真

公元一20071230

渴望

公元2007年11月24日(星期六),我参加了端华校友会召开的理事会议。曾楚生主席在会上宣布了两个好消息:第一是端华校友会属下‘通讯出版社’的组织经改组后,由李副主席担任主任;文章修辞以及编辑工作均由‘华大自考班’全体学员负责。所有文章‘短讯’必须经过他们审查后才可刋登,以确保文章通顺,更好地为校友好服务。

第二个是天大的消息:那就是本地著名企业家,蔡裕盛先生将捐赠一块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的地皮给端华校友会,作为兴建华校之用,届时将以其尊翁也就是本地大慈善家蔡魏兴先生的名誉正式移交。

拟议中的建校地段,位于市中心约五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环境清幽,闹中取静,成为最理想的学府园地 。

建校蓝图据悉已在草拟之中。初步计划将先建小学(附幼雅园)接着为中学。体制为三语学校。

曾主席在宣布这大好消息之际,也感概师资难永;一来是华文断层巳三十三年了,(1966 — 1999)有华文基础的先辈多已垂垂老矣,而年青的一代一时还不能完全接轨,再加上世界各国目前正掀起学习汉语‘华文’热潮,纷纷向中国政府要求汉语‘华文’师资。而中国政府也有师资短缺的情况,内需外求,颇有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之概。

基于外来师资难求,故就地取材,‘现炒现卖’,这个由曾主席提出的构思,的确是‘对症下药’的良方,也可作为培养师资接班人的长远模式 —‘输血’只是应急,‘造血’才能根本治疗。

我们身为华大的在籍生,应该要有社会使命感,肩负着这个时代的重任,在情在理都应该为落实复兴华教而尽一份绵力,为筹建华校而付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崇高贡献。

我们在此呼请社会各阶层人士,群策群力,心手相连;使建校大业尽早落实,让莘莘学子得其所哉,让华教光辉,薪火传承。

2007年12月22日于廖

★   ★  ★

忆‘端本母校’ 祝‘众志成城’
母校创建近百年, 昔时桃李心相连,
孕育英才数万千。 重建母校齐贡献。
旧日风貌虽茫然, 春雷一声平地起,
恩师教诲润心田。 高楼万丈现眼前。
东风 ◆ 2007年12月22日 ◆ 东风